第209章:不是因为你失德造成的灾异,你为什么要预警?(万字大章)

当你需要靠着这种手段的时候,就说明已经无力回天了。

但经历了长沙郡百年难遇的大水,看着汉帝登基以来屡屡逆天改命的战绩。

再怎么,都得信一下。

而亲自体验过,差点把命丢水里的刘宾,更是直接改变了信念。

还是信点儿好。

“坏了。”

石周曷阿虎想到这里,猛然有些后悔。

武侯在川蜀的信仰,可不比荆州对关公的信仰要差啊!

他之前把武侯祠给拆了,会不会出大事,再搞个什么武侯再世出来,直接降下天火??

偏偏汉帝,还真就挺擅长火攻。

石周曷阿虎猛地摇头,把脑中的杂念抛了出去。

不行不行,咱一个东胡人的汗王,决计不能信你汉人的神神鬼鬼。

饶是如此,石周曷阿虎也已是背后冒起了冷汗,实在坐不住,再次追问着刘宾,想要转移注意力:

“那现在如何?纵然蝗灾是破局的关键,但咱们也不能就这么干等着。”

刘宾思虑一二,侃侃而谈:

“对内安抚士气,整顿军队,务必让将士们维持住士气,有与汉军一战的决心,同时也要照顾到民间的情绪。”

“荆南大败的消息堵不住,倒不如直接传扬出去,就说石周曷聪一意孤行,致使我军大败。”

“一人之过,好过万人之错。”

“对外,则加强城防,调度各种守城器械,筹备粮秣,随时准备迎战汉军的进攻,虽说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但也不能就这么将江陵、江夏二郡,直接让给了汉军。”

“甚至还得奋力一搏,属下属意,让汗王嫡子,领兵五万,阻止汉军渡江。”

石周曷阿虎犹豫了一下,对内给石周曷聪甩锅没什么,最多也就让他的名声受损,识人不明什么的,不过这种事儿好解决,杀就行了。

但对外.

他倒不是吝惜自己的嫡子。

东胡人不讲究嫡不嫡,是个带把的玩意儿就成,死一个生十个。

东胡人南下之后,能将八部部族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可全靠能生。

只是五万可战之兵,着实让石周曷阿虎有些心疼。

荆南大军溃败之后,石周曷部之中,可以调集起来的兵马,也就剩下七八万左右。

如果再在荆北,为了阻拦汉军渡江,而丢下五万兵马,可就真的只能完全呈守势了!

石周曷阿虎思虑再三,提议道:

“不如调动川南的三万兵马,那韩起虽然声名不显,但据说行军布阵有模有样,若非大军,难以突破其防线。”

“索性将威胁交州的兵马,调至荆北,反正川南那破地,汉军想攻也难。”

刘宾却是连连摇头:

“不妥,汉帝的用人手段,颇有高皇帝之风。”

“便是那百战百败的李景绩,脑有反骨的侯君延,未虑胜先虑逃的马括,在荆南一役中,都有所发挥。”

“如此看来,韩起能独当一面,自领一军,绝非什么庸才善类。”

“川南的三万兵马不可轻动,我们要担心的并不是是否能够突破汉军的防线,威胁到交州,而是那韩起是否会突破我军阵线,进入川南!”

石周曷阿虎呼出一口热气,虽然很不甘心,但不得不承认,当今汉帝,确实是古往今来少有的明主。

如此,他便也依了刘宾的计策,声音中透着坚定:

“就这样吧,让阿邃领兵去江陵。”

此时的石周曷阿虎,神情虽然依旧阴沉,但却眼神闪动。

之前他一直在预测着汉军有多强大,无时无刻都在给与自己面压力。

现在真真实实看清楚了,虽说确实很强,但总归有应对之策,终于算是松了口气。

——

汝南。

两位身着素衣的男子,远眺着宽广的山川美景。

两人遥看远方,云淡风轻,远处层峦叠嶂,云雾缭绕。

满目皆是碧绿的树林,起伏的山峦,犹如一条条巨龙腾空。

往下望去,是一片绵延不绝的田野,与小村庄,层层梯田错落有致。

似乎有一条河流,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水流缓慢而清澈,给人一种宁静宜人的感觉。

伴随着微风吹拂,耳畔边传来一阵树叶发出沙沙声。

那年轻的男子,忽而发出一声感慨:

“这般美景江山,却不是那些将百姓当做下等人的东胡,能够坐享的。”

年长一些的男子,则是笑道:

“种轩你在浦前部中身居高位,竟还会发出如此感慨。”

被唤作种轩的男子,轻轻摇着头,道:

“兄长,你我相交莫逆,那弟今日便直言了。”

“种某祖父,自汉室南渡后,受累于我种氏族中老幼众多,无法南下,所以仕于东胡人。”

“尽管如此,祖父也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兵刃,和东胡人决一死战。”

“因而,我那祖父,常常带着我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就像今日和兄长这般模样。”

年长男子忽然闭上了眼睛,这是他以前一贯的思考方式:

“种轩,你非常人。”

“天子已经尽取荆南,王师相距汝南,并不远。”

种轩微微一笑,道:

“兄长也绝非常人。”

“种某今日以真心相托,还望兄长告知身份。”

年长男子睁开了眼,他现在已经不需要这种思考方式了。

因为他脚踏实地的,亲眼看过了世间。

“张议平,交州人氏。”

种轩惊喜道:

“原来是张将军!”

“难怪便是兵法战策,也颇有心得。”

张议平原本声名不显,但随着刘恪的声势越大,越发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张议平与汉军的对峙时间长度,与张淮阳、老年乞颜思烈,差不太多。

而张淮阳以及老年乞颜思烈,都是天下人公认的名将。

凡是低于这个档次的,压根撑不了几天。

和那些被棋盘秒杀的,兵败身死的,或是抱着浮木、车轮滚滚滚下山的,完全不同。

肯定也是个重量级的名将。

而且狄邯的名气也打了出去,毫无疑问,那铁面将军是汉军中坚。

或许仅在岳少谦之下。

而曾经击败过狄邯的张议平,就显得更加不俗。

以至于,在东胡八部内乱的时期,不少部族汗王,都曾下令,秘密寻找张议平。

就连石周曷阿虎也找过,毕竟川蜀距离交州近,张议平下落不明,很可能没跑太远。

毕竟白赚一个大将,怎么都不亏。

却不想,张议平出现在了汝南。

“两年了啊.”

张议平一阵感慨,距离他兵败后又被天子放走,已经过去了两年。

这两年里,他一路从交州到高州、荆州,最后在汝南落脚。

看惯了人情冷暖,也在大汉治下、东胡人的治下,体验过各种生活。

他只是喜欢闭眼睛思索,但不瞎。

大汉治下的百姓如何,东胡治下的百姓又如何,他看得一清二楚。

“蒲前部的汗王,今年又加赋了。”

“嗯。”

种轩点了点头,他在浦前部中当官,这种政令比谁都清楚。

东胡八部内乱的不可开交,也就江东的普六茹部,小日子过得好一点,哪个部族不是紧张万分?

为了可能的大战,无论是抵御汉军还是抵御、侵略其他部族,粮秣都必不可少。

因而就无可避免的持续增加赋税。

反正征收汉人的赋税,他们也不心疼。

而且随着汉军越打越猛,这种距离汉军越来越近的部族,赋税收的也越来越猛。

倒不是说他们不懂得涸泽而渔,或者说逼得太紧容易让百姓们暴乱的道理。

而是真的由不得他们。

指不定哪天,手底下的地盘就不属于自己了呢!

倒不如赶紧把税收到两千年后,先把兵马养肥了再说,兵才是立身之本!

再不济,留给大汉一个烂摊子,也符合东胡人的利益!

种轩道:

“起事吧。”

三个字轻描淡写,但却是破天荒头一遭。

已经好些年,没有过汉人在中原大地中起义,反抗东胡人了。

毕竟汉室都那么拉跨,义军没个主心骨,也支棱不起来。

都觉得东胡如日中天,大汉要亡。

现在的情况,则完全反转了过来。

“种轩贤弟今日与我交心,不就是为了这件事吗?”

张议平点头,也不做作,当即应道:

“张某愿意为民起义。”

种轩心中大定,他没怎么带过大部兵马。

可按照现在的局势,如果顺利的话,义军不会少,他不一定压得住,也不一定能带好。

张议平则不同,本就是名声在外的大将,又与大汉有些交集,正适合。

而且听说原来的交趾王,也投靠了大汉,正在吕宋吃香喝辣,听说都玩上人体盛了,好日子别提多快活。

那么张议平的身份,就更加合理了。

而且其出身,以及在汝南时,与百姓的朝夕相处,也更适合号召农人们起义,对抗东胡人。

“兄长,起事前夕,我不方便出面。”

“不过可以代为联络汝南郡中的名门望族,如袁氏、纪氏。”

“这些世家大族,人丁众多,且有钱粮,只要能游说成功,必有大用。”

张议平倒是看不太上世家大族,看长沙孟氏是个什么德行,就能知道他们是什么东西。

不看到风向不往墙头倒的玩意儿。

不过张议平没有多说什么,能争取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总归是好的。

而且种轩所在的种氏,也是个小家族。

“剩下的就给我吧。”

“佛门僧徒,道门子弟,都可为助臂。”

“听闻朝中的魏季舒、李景绩,都曾是游方道士,其中不缺能人志士。”

“而且这些人,在百姓之中,颇有些号召力。”

“此外,豪杰义士也可重用。”

张议平就是以游侠儿的身份,混入民间。

大汉就兴这个,边陲之地都不少,中原腹地,游侠浪子更是一大堆。

种轩再一次肯定了张议平的眼光,有这种猛男在,起事肯定能成:

“兄长,既然已决定起事,应有一个名号。”

张议平眼中流露出一丝坚定,缓缓道:

“东胡之运已尽。”

“百姓誓心归汉,决心无疑。”

“此名,归义。”

“归义,归义”

种轩喃喃道着:

“是个好名儿。”

只希望真能如名号一般,有所归处。

虽然发晚了,但是万字,另外想改一改更新时间,大家可以提议一下,什么时候更新比较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