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天赋异禀

其实,独孤天云这样的询问,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童来说,便如同在审讯与责问一个犯人一般。他因为时刻心记家族遗言,却就更无在意了。

自那独孤修文,识得人事以来,独孤天云便命妻子以及庄内侍从,严加管教他的日常功课与行为。命令山庄之内,只能教授习文识字,严禁教授武功。但这孩子天性聪颖、异禀非凡,竟记忆力超人而一目十行。只六七岁年纪,便能识得几千字了,与寻常同龄孩童相比,却有天壤之别。

像独孤修文这一类,一目十行、记忆力超凡的奇才神童,中国自古有之。

遍查典籍,而且几乎是每个时代都曾出现过,故也并非什么稀奇了得之事。

《后汉书·郑玄传》中有记载,乐安博昌人氏任嘏任昭先,十二岁就师求学,过目不忘,“学不再问,一年通三经”,当时学者号之为“神童”。

三国时期魏国名臣贾逵,十岁时已能背诵六经。又有夏侯渊之子夏侯荣,“幼聪慧,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意思是说,夏侯渊之子夏侯荣,在七岁时,就能日诵千言,过目而不忘。皇帝听说之后,会见于他。当时宾客百余人,每人只奏答一遍,夏侯荣便能说出所有人的姓名和籍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记载,钟会“少敏惠夙成”。钟会四岁的时候,其母就为其讲授《孝经》了。钟会于是“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经》,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经》,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

《宋史·赵赞传》中有言:“赞,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意思是说,赵赞这个人在七岁的时候,就能背书二十七卷,科举立为神童。又有晏年十四岁,杨年十一岁,宋真宗亲自考试九经,不漏一字。

金太宗时,东平童子刘天骥,七岁,能通《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左传》、《孟子》等。

又有北魏元文遥,十岁之时,当时《何逊集》刚传入洛阳,他只看一遍便能背诵。

佛经中记载,舍利弗生八岁,能诵十八部经书。

东晋时期,佛教释道安七岁,过目成诵,他十二岁时出家,他的师傅交给他《光明经》一卷,不下万言,释道安看罢,即还其师,复诵,一字不差。

其他再如什么孔融四岁让梨、曹冲六岁称象、司马光七岁砸缸救人、甘罗十二岁称相的典故,更都是家喻户晓了。

独孤修文听了父亲的话,心中一阵难受,泪水哗哗而落。独孤天云道:“你哭什么?有什么委屈,你自己说啊。”

侧旁妻子沐芷君再也忍不住,一把搂住修文,流泪道:“他只是个孩子,又懂得什么?孩子之间,打个架,本就平常,你却这般。他就不是你的儿子了?”

这话一出,独孤天云忽地一阵心酸,他本爱甚妻儿,今日却又因一件小事,弄得如此场面,心中也不是滋味。他怜惜妻子道:“芷君,你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