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芬提了这么一嘴,江姜倒是想了起来。
这场葬礼,原主也参加了。
她还记得,丧礼的的钱,全是严老头的小女儿给的,他儿子是一分没出,还吃了两大碗肉。
从此以后,村里养女儿的人家都对女儿更好了,养儿子养到个叉烧不顶用啊,有出息的女儿比不成器的儿子强。
直到现在,严老头家的老房子一直没人住,杂草丛生,蛛网密布的。
“怎么说着说着就偏了呢,刚才说到哪儿了,好心人,这世界上还是好心人多啊,这次我们真是得了大好处。”王淑芬感叹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么多粮食,每家每户分的,都能吃上一两年了。
手上有粮,心中不慌,适用于每一个人。
“王婶,我明天一早要去县里一趟,之前公司那边联系我说,施工队找好了,我明天把人给带回来。”
“这么快?!你去你去,我跟你强子叔商量下,好收拾几间屋子出来给人住。”
王淑芬一听有正事要办,立马就不“想当年”了。
她风风火火的,将事情办得井井有条。
不一会,她和张强就商量好了,一家匀两个房间出来,能住七八个人,要是还不够,张扬几个舅舅家也能住人。
“明天分粮食你不在,我就让张扬给你搁院子里,到时候有空你再搬到地窖去。”
青山村地处聊城,属于亚热带气候,丘陵地带,盛产柑橘作物。
他们村里不少人家,都有地窖,用来存放各种柑橘。
这种橘子用透明的口袋包着,放在地窖里能储存能放很久。
由于山路太难走,收橘子的人也不愿意来,所以村民们只能背着几背篓的橘子到镇子上去卖。
好的时候,能卖上一元一斤,不好的时候,八毛,七毛也是常事。
特别是近两年,各种柑橘的种类越发多样,什么砂糖橘,耙耙柑,丑橘占领市场,最原始的小橘子越发难卖,每年都要烂掉好多。
江姜记得,这段时间,正正好是橘子丰收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