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义将军过奖了!”,
只见魏延摆了摆手说道,
“为将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乃是基础,实在但不得子义先生如此夸耀!”,
“子义将军,可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福星高照,即便什么都不做,也能有军功找上门来!”,
“嗯?”,
听闻这话,太史慈耳朵微动,脸上也浮现出一抹掩盖不住的喜色来,这种时候,只能庆幸他没有尾巴,要不然,估计早就翘到天上去了!
偷偷瞥了一眼魏延,
虽然他很享受魏延对他的夸奖,
但说句实话,
太史慈心中还是有些羡慕魏延,
梓潼一战,魏延凭借自己的谋划,硬生生顶着荀攸和徐庶等人的反对,彻底打出了自己的名声,不但如此,在攻下梓潼之后,还仅凭四千人马,在曹操大军压境下活活撑了一个足月,这样的功绩,放眼整个平原也首屈可指!
这一段时间内,军营之中人人都在热议魏延之事,甚至有不少士卒直接将魏延当作了自己的榜样,闹得沸沸扬扬,
而且,
在听说过魏延的事迹后,连太史慈自己都有些羡慕,他所求的,其实无非是用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虽然真论起功劳来,他手中的功劳哪一个都不小,别的不说,光是征讨江东,就要当属他太史慈的头功,
但其实就像魏延所说,这些军功,或是误打误撞,或是自动找上门,总而言之,和魏延这次立下的功劳比起来,确实称不上什么精彩可言,
可相反的,
刚才魏延所说,句句都是他的心里话,他是真的羡慕太史慈,绝对没有半分调侃之意,
这次梓潼立功,
旁人都只看到了他魏延得胜归来的风光,可谁都没注意他到底付出了多少,
从一开始被所有人不看好,到之后去寻李忧求一个战机,再到数十里的山路,啃树皮,食草根,直到最后四千人坚守梓潼一个足月,到最后活着回来的,连一千人都不到!
这其中的艰辛,旁人哪里能够理解,他出征之时,带的是自家亲兵一万,可结果却十不存一,连此次支援云南,也只能靠着太史慈的本部军马才能成事,
那一万兵马,可都是他魏延一手带出来的,虽说不至于亲如骨肉,但同吃同住这么多年,又如何不是同袍兄弟?
都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虽然在大是大非面前,魏延不会因为私情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但事后,又如何会不为自家同袍的死伤而哀恸?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