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临市。
先去了苏家。
苏父苏母已经被淦天明以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为由,申请调回了城里。
一家人终于在城里团聚。
只是苏父没能继续回到学校里。
老人家寒了心,也不愿意教街道上的孩子们。
苏母在街道上做一些零工。
苏筱玥带着孩子住回来,她又把每个人上交的生活费统一给了苏母。让她一起规划一家人的生活。
两人到了苏家。
已经是傍晚。
苏母刚好从外面回来准备做饭。
走到院子门口。
听到有人喊了她:“妈。”
苏母回头一看。
“筱柒。”
她上前握着苏筱柒的手,上下打量了一会。最后目光落在肚子上。
“你这孩子,怀孕了怎么还到处跑?”
她们还不知道苏筱柒去了京市。
苏筱柒悄声道:
“我跟小野去了京市,还和两位爷爷握手了。”
苏母不信。
冷下了脸,“你可不能吹牛,要被有心人听到这可不得了。”
周野跟在了后面。
“妈,筱柒说的是真的。”
苏母高兴的不行,赶紧 拉着她的手进屋。
母女二人几个月没见。
她一肚子话,拉着苏筱柒坐下来细细的问了几句。
听说筱柒真的立功抓到了倭国的人,忍不住啐骂:
“那些狼子野心还不死心,当年对我们犯下了滔天大罪,叫他们的人个个死不足惜。”
老人家只要提起倭国的人。
恨不得上去动几刀。
苏筱柒和周野自然成了家里的团宠。
苏父和周野坐在院子里下棋。
“妈。你们进城了,那教书的工作是给村里人?”
“给你那两位叔叔。他们还不知道能不能回京市和海市?”苏母将耳边的头发夹在了耳朵后面。
满脸沧桑的叹息:
“多亏了你。你爸消沉了许多,也不跟街道上的人说话。”
“他是怕了,不知道哪句话就让有心人添油加醋说上去。他说不能给孩子们惹麻烦。”
这让苏筱柒想起了前世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
有位网友说在那个年代,她的语文老师英文比英语老师好,在家两口子吵架也是用英文。
英语老师由于是工农兵大学毕业的。
愣是听不懂语文老师讲的英文。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叫爸也别太小心。我把这张照片留下来,你们裱起来挂在墙上。任何割尾会的人进来都不敢动。”
“好。我宠你真没错。”
苏母喜欢苏筱柒是因为这丫头打小就嘴巴甜。
上班累了,被同事拿苏父的成分呲了几句。
只有苏筱柒会千方百计哄她开心。
哪怕跟苏父偶尔拌嘴。
也只有她坚定的站在苏母这一边。
当然苏筱柒一样变着花样哄苏父高兴。
苏父故意在院子里问周野去京市见领导人的场面。
听周野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