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月期,谁作天涯客。佳人望明月,相思久成疾。烛灭披纱衣,露重情相依。盈盈一秋水,默默无言语。”文许言趁着酒意咏起了诗歌。
“更鼓一闻声,春夜一虫明。景从今夜新,月还故乡明。阿姊从嫁夫,阿弟绕天伦。遥拜明月仙,寄语亲友信。”和诗的这位同僚家不在京城,所以他的诗有思念亲人的意思。
“明月遥照远,把酒唤青天。今夕欢畅过,管他是何年?我欲乘风去,又恐无人语。”青青姑娘也随机附和了一首,此诗果然有些暧昧。
“好,青青妹子这诗真是好!”
“那我也来一首吧。”杨翰林今日里也是诗性大发,文人聚会当然不仅仅是吃吃喝喝了,喝点酒便都要作作诗,这才能活跃气氛。
“酒醉月更明,疏影摇花影。春夜明月悬,光彩洒中庭。”
“好,此诗正对此景。”众人开始鼓掌。
“我们来个飞花令如何?”有人提议道。
“大家玩得好不尽兴啊,我也来玩玩怎样?”正在大家玩兴高涨时,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不过在这么欢畅的氛围中出现,这个声音自然也不会太过悦耳了,甚至可以用刺耳来形容。
不用说,这位贸然出现的女人便是赵姨娘了。
她一出现,刚才还在语笑晏晏的文许言脸色一暗,仿佛晴天转了阴天。
虽然此时赵姨娘脸上的笑容就像加了蜂蜜一般甜美,但在文许言眼里,这份笑容就是加了毒药的,谁见谁死。
赵姨娘当然不会蠢到直接冲出去甩文许言一个巴掌,她也不会直接去问青青姑娘。
这点小聪明她还是有的,若是像之前那般,别说怀着孩子,即便怀条龙,文许言也要把她打入“冷宫”,永远不会再见她了,那时她更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她没有空手来宴席,她叫下人们搬了好些醴泉酿过来,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文许言再不待见她,也不能立刻翻脸。
这府里每个人都有月例银子,就像固定工资一般,赵姨娘一直都是受宠的,她的月例银子自然比红樱要多一些,这些醴泉酿就是她花了大价钱从酒贩子那里买来的。
赵姨娘出手阔绰,醴泉酿都舍得送,实在是有些让人惊讶。
文许言酒酣正畅,忽见赵姨娘出现,脸上的笑容逐渐的凝固了。
我很少在文许言的同僚面前出现过,有些人是不认得我的,见赵姨娘提着这醴泉酿出来,大家都以为她是文府的当家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