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入兖州呢.”
众人刚轻松下来的心情,忽而沉重起来。
无不是为之一凛。
尽管从汝南跨郡来攻兖州,不太现实。
但如果是汉帝的话,也不是不可能。
一旦攻破一两县城,蒲前部甚至得考虑迁都!
而更让人心惊的是,如果直接杀往许昌,给汗王来个斩首行动可咋办?
“汗王可随军亲征。”
“这”
蒲前永固本人,都没想到王略会让他亲征。
亲征可以避免老巢被偷袭,汉帝带着归义军打的下,却守不住。
归义军从汝南打到许昌,他们随时能就能收复汝南,如果再从许昌打回汝南,他们又能找机会收复许昌。
而且也不用像这次一样,要收回十面埋伏之计,还得浪费时间,让聂羌特意从前线跑回来。
有汗王在前线,兵马调度会更加灵活。
平心而论,王略这个建议可行性确实非常高,但,又没几个人想让蒲前永固去冒这个险。
上次亲征的是东胡大可汗,那可是八部共主、马踏中原,战力无双的猛男。
结果呢?
他们到现在都没能把大可汗的尸身,给抢回来。
这要再折一个汗王进去,估计又不知道埋哪儿。
毕竟汉家的泥驴,怎么天降,都不可能降到可汗身上,跑不掉啊!
蒲前永固犹豫了一下,他倒不是不敢亲征。
甚至于,他因为清楚自己威望不足,这时候如果亲征,既能安抚部众,挽回汝南的败势,又能避免王略、聂羌等人功高盖主,从而引发内部矛盾。
“阿融,你怎么看?”
蒲前永固望向了自己身边的弟弟,蒲前融。
这蒲前融能文能武,遇事有主见,断案也挺在行,蒲前永固有事就喜欢和他商量。
但同样是因为蒲前永固威信不是很足,蒲前融很少露面。
“依弟之见,不宜操之过急。”
“一则时机未到,局势尚不明朗。”
“二则荆北虽无刘雉儿,也有岳少谦,没什么大疏漏可以抓住,即使汗王亲征,也未必能轻易取胜。”
“三则汝南败仗,将士们都累了,必有几分怯战。”
“王公所言,虽然有一定道理,但风险太大了,还请另择一日,再召集群贤商讨。”
蒲前融不是很赞成,而且王略的提议太突然了,现在称得上族中重臣的,也就蒲前成、蒲前融、聂羌和王略而已。
能商量的人太少。
而蒲前永固只是看了几人一眼。
他只是宽仁,并非优柔寡断。
再说了,除了王略拿出来的计谋,其他人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那汉帝身为天潢贵胄,自登基以来,没几天不在御驾亲征。
他一个东胡的汗王,难道在征战一方上,还比不得汉人?
而且蒲前永固也很认可王略的这个计谋。
刘雉儿是很强,但至多只能保证一个大战场的胜负。
荆北一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可以说,汉帝是大汉的强点,那岳少谦比强点弱一点,可不就是大汉的弱点吗!
蒲前永固心里有了主意,自然不缺拿主意的魄力,也同样有亲征的胆略。
他拍了拍蒲前融,傲然道:
“算上荆北五万兵马,慕容部五万兵马,以及聂羌收拢的残部,我部兵马,当数以十万计!”
“只是将马鞭投入淯水,就能让河水断流!”
“本汗还怕他什么?!”
聂羌当即同意,他迫不及待用一场胜仗证明自己,再这么打下去,他八百破十万的战绩,怕是都得有人怀疑了。
不是他太强,而是普六茹阿摩太菜,别说聂羌了,李景绩都能行。
可还有些人在劝,毕竟亲征太过冒险,而他们的汗王,可不以武力见长,出了事儿,谁都负不起这个责任。
蒲前永固见此,直接扬起马刀,马刀在阳光下闪动着,让人无法移开视线。
他的脸庞刚毅而俊朗,一言一行都充满了决心:
“自古以来,决策者,一两人足以!”
“召集群臣,也不过是商议再三,最后仍拿不出个章程。”
“此事就由本汗来决定!”
听到蒲前永固这番话之后,众人默不作声,脸上流露出了惊讶和敬佩的表情。
他们明白,蒲前永固已经彻底下定了决心,无论群臣如何议论,他都有足够的魄力和自信,来确定最后依然会亲征。
聂羌、王略几人的眼神交汇在一起,彼此无声地交流着。
这其实是个好现象。
天下乱局,蒲前永固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想治理一方。
有必要展露出亲征的果断,树立威望,这样才能压下那些别有用心的汉人。
置于风险
除了汉帝会有击破许昌的风险之外,似乎没什么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