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大炮和西域的求援

当华朝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浪潮及科技创新的激流中时,兵部下属的科研所也以其独特的姿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甘人后。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变革的时代,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可能成为推动整个国家走向更加辉煌未来的强大动力。

科研所内,工匠们忙碌的身影与四溅的火花交织在一起,仿佛共同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工业画卷。他们或蹲或站,手中的工具飞舞,每一次敲打、每一次切割,都倾注了无尽的汗水与智慧。

这里不仅有着对常规刀枪剑戟、弓箭、连弩、投石机等传统武器的研究,更有着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炸弹、手榴弹、大炮等热武器的研究。

这是一项足以改变战争形态的伟大事业,它意味着华朝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然而,受限于现今的材料、钢铁、机械加工制造能力,张循还无法让工匠们制造出精密的火枪等现代化武器。但他深知,只要能够迈出热武器这一步,未来的路将会更加宽广,华朝的军队也将因此拥有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于是,张循决定先从最基础的大炮入手。他深知,只要能够制造出大炮,就能瞄准对方城门、城楼等薄弱的地方进行轰炸,那么华朝的军队就能像成吉思汗横扫天下那样,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对于大炮还一无所知,它们仿佛是来自遥远未来的神秘武器。但张循却不同,他来自后世,对于大炮的原理、构造、发射以及爆炸机制都有着大概的理解。

而且他还有系统进行推演,知道往哪个方向研究是正确的道路。这无疑是科研所最大的幸运,也是华朝科技飞速发展的秘密武器。

然而,研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时代,没有先进的机床,工匠们只能采用一体浇铸成型的方式来铸造炮管。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炮管内部却不够精密,还需要手工打磨。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质量也难以保证。

即使如此,工匠们并没有因此气馁,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断地改进工艺,终于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生产流程。

与此同时,撞针、引线、发射药、炮管长度厚度、爆炸机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一名墨家子弟的带领下,科研所的研究人员们日夜奋战,历经无数次失败与挫折,终于在太平六年(199年)的夏天,研究出了第一座可以用于实战的大炮。

这座大炮虽然看起来有些笨重,但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的炮管经过精心打磨,内部光滑如镜,能够确保炮弹在发射时不会受到过多的阻力。而撞针和引线的设计则确保了炮弹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被点燃并爆炸。在科研所自己实验了几次没有问题后,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迅速上报给了皇帝张循。

张循闻讯大喜,他深知大炮的出现对于华朝来说意味着什么。有了大炮,打仗攻城将更加便捷高效。投石机抛射炸弹虽然威力也不小,但准头太差,而且受限于重力,三五百米就是极限,速度也慢,对方可以根据炸弹飞来的方向进行躲避。

但大炮不同,只要地形适宜,在对方城池附近的山上架起大炮,几里远都能轰炸得到。而且炮弹飞行速度也快,根本不给敌人发现炮弹进行躲避的时间。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