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鹏转身把图纸交给沈括,对他吩咐道:
“沈工部,麻烦你们工部按图纸要求,尽快将我这个自行车架子做出来;材料费和人工费,随便你们开。”
“好。不过费用就免了。”
沈括欢喜道,“这么小的一个铁架子,也花不了多少钱;下官给杨参政出了。”
“无功不受禄。我还是付钱的好。”
杨世鹏拒绝道。
“嘿嘿,杨参政要是不介意的话,还望可以教下官制作这些神奇之物;尤其这种高透明度和硬度的白纸。”
沈括一脸谄媚道。
“你眼光倒是很独到,直接看到了最值钱的东西!”
杨世鹏看着沈克欣赏道,“很多方法我都可以教你,回头直接把教材给你;也可以献给国家。
但是这些东西教会了,你也不一定做得出来;需要很多特殊材料。
尤其这种白纸,还有我手上的笔;你就是想做,以现有的条件也做不出来。
另外,笔和纸,我暂时有特殊用处。”
“什么用处?”
沈括一脸好奇。
苏轼文彦博司马光等朝臣,官员的家属和东京的豪商们;也都好奇地看向杨世鹏。
“没有人能仿制的笔和纸,你们觉得用来做什么最有价值?”
“制作银票?”
薛向惊喜地问。
“对,若是真的无法仿制,除了银票,还可以用来制作纸币!”
“有道理。”
吕嘉问,吕惠卿,苏轼和一些商人纷纷认同。
“都很聪明。”
杨世鹏欢喜道,“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制作债券,包括国债,也就是标准借条。”
“标准借条用来干什么?”
苏轼好奇地问。
“就像交引和度牒一样随便炒。”
杨世鹏道,“发行债券的人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付利息,到期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