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杨帆出海

张蔷收到杨嗣昌和夏允彝的折子后,十分诧异,没想到辽东的官员,已经常入到外兴安岭境内。

更没想到,沙俄的军队,也来到了这一地区,她前世学的世界历史,说是这时代,沙俄已经占领了叶尼塞河地区,但还没有将勒拿河地区大片领土强行并入沙俄版图。

哥萨克骑兵已经开始向东北亚地区远征?她了解的哥萨克骑兵,携带着火绳枪和马刀,从两军交火的情况来看,这些跑到西伯利亚的沙俄兵,并没有携带火枪,奇怪。

张蔷批示,辽东三司要给予夏允彝大力支持,补给人员、物资、军队和武器弹药,坚决保护大明百姓的生存之地。

她可不是看重那里的金子,她关注的是那里的百姓……嗯,就是这样。

这世界,留给大明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偏偏大明内地,此刻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从中央到地方,全体官员只做一件事:抗旱救灾。

山海关内的大明各地,正在遭受裕安太后秉政以来的第二次大旱灾,第一次是天启七年那次,原本的时空,那次旱灾最终导致西北流民四起,产生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领袖,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明的掘墓人。

那次的受灾区域主要集中在陕西西安府、延安府南部以及山西平阳府,范围没出西北。

这一次,受灾范围却扩大到大明一十三省,大部分地区降雨比往年少四到五成。黄河以北的地区,普遍冬、春、夏连旱,小河断流,大河水位降低。

张蔷前世在网络上,只记得崇祯年间有一段持续六七年的大旱,最严重时,“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

她不知道是不是从今年开始……

她知道小冰河时期的自然灾害严重,没想到这么严重!

她要不是穿越者,大明还是要重蹈覆辙。

不知道卢象升的远洋船队,有没有惊喜带给她?

早在四月初,兵部、工部、户部联合组建了一支远洋捕捞队,兵部从南京水师、登莱水师抽调出五十艘大福船,工部从龙江造船厂抽调一批工匠上船,户部出资从各地招募了一批渔民水手,为每艘船上配置了捕捞和加工设备。

在浙东海面的海中州集结,等待出发。

前几年拿到海捕许可证的各大商家,这次全都派出船队,跟随朝廷船队前往鲸海捕鱼,这些民间船只,多达两百多艘,一水的二号福船。

听说鲸海里的鱼多得下不去网,谁不想去捞几网啊,又有朝廷的水师护航,不怕海盗倭寇,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