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开分封的前奏

还是好好做事吧,其他的事情,等到时机成熟再说。

胡人骑兵和带甲王府卫兵,也都是精锐,再加上洛玄星带着几百敢战士参与了这场平定薛延陀的战争。

至于其他铁勒以及冬突厥诸部,无论是明月汗、繁星汗,还是普通部族首领,皆诚惶诚恐的拜见李恪。

草原上的人身依附本就远远胜过中原,奴隶制度也比中原顽固太多,对于李恪的话很认可,就像是本就该如此一样。

李世民终于开心了一些,终于有个争气的儿子,做出了一些让自己值得欣喜骄傲的事,而不是让他每日苦恼。

李恪的计划实行的很是顺利,不得不说,李世民对他还是相当宠爱的,虽然大部分都是流放的罪人,但其中人才着实不少。

他深深的明白,他现在之所以能这么顺利的控制诸可汗,主要还是因为他那位贵为天子和天可汗的父亲。

到这一刻,李恪终于感觉到了什么叫做权力,他强行控制住那股天下我有的感觉,

他担心自己太膨胀了,进而去做一些不太理智的事情。

李恪面临着一个危机,他急中生智道:“天可汗当然是至高的,但天可汗不会来到草原,天可汗的诏书上,我是第一烈日汗,所以在草原上,我是最高的那个人,就如同阴山那么高,诸位还有疑问吗?”

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薛延陀还没有强势到,彻底一统漠北的程度。

李恪北迁时带来的一万两千户,分成了十二个部落,每个部落一千户,这种分开的方式,命令极其的扁平化,李恪只需要管十二个千户即可,既能够快速集结,又不耽误放牧。

回纥的烈日汗硬着头皮说道:“伟大的燕烈日汗,请允许我们询问,天可汗的汗位将会传于您吗?

我们听说,在中原,用一种叫做长子继承制的制度,很是奇怪,我们不能理解,所以不明白天可汗的汗位将会如何继承。”

这霸气纵横的言语,实在是太对草原人的胃口,来自四方的部族首领,纷纷来到哈拉和林,这次前来和上次已经完全不同。

现在李恪决定要在草原上逐渐推行这种制度,万户、千户、百户,并且逐步限制诸部的户口,即册封千户,就不能超过千户,超过千户后,就必须分出户口,让多余的人形成新的部落。

尤其是,国师。

这就叫做因地制宜。

战争,不仅仅会带来损失,同样也会让人在战争中崛起,攫取权力和财富,当初汉朝的时候,那些镇守边疆的大将,擅自挑衅边境的胡人,最终利用战争牟利,上赚朝廷拨下来的军费,下抢胡人部落,剥削兵卒,这种事屡见不鲜。

尤其是洛玄星愿意给他提供帮助的情况下,李恪有把握平定薛延陀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

他朗声笑道:“中原之兵不动,而边患自解,分封之术,的确是镇压叛乱的不二自选啊。”

中原那一套官职,就连一些官员有时候都会懵,更不用说没有什么文化的草原人,你说刺史、都督,这些有历史渊源的词汇,他怎么可能理解呢?

当初洛苏设置三可汗制度的时候,直接选用了太阳、月亮、星星,这三个草原崇拜的对象,让草原人一听就觉得很厉害。

大多数人即便是回纥的烈日汗也保持着谦卑,面对着刚刚杀死薛延陀明月汗的大燕烈日汗,为了部族,他必须谦卑。

“伟大而至高的天可汗,是我们草原诸部永远的主人。”

李恪了解到这种现状后,就有了利用战争削弱反对自己的那些部族的想法,然后将自己身边的十二部,在草原上扶持起来,建立一个围绕自己的漠北集团,而且战争不结束,他还可以再从朝廷收刮一些军费,以及要一些特权,进一步释放天子对自己的约束。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草原上从不曾有一个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民族,哪个部落强盛,哪一个部落的名字就会成为族群的名字。

草原虽然落后,但不至于连数字都不会数,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几千年前了,和中原接触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些长进的。

他试图做什么?

难道是挑衅天可汗的地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