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知识点(33)

目的要求:

①了解病毒感染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②掌握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类型。

③掌握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前言:

①分子生物学水平分析,病毒致病特征与其他微生物差异很大;但从整个机体或群体上研究,发现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与细菌感染有很多相似之处。

②病毒侵入机体是否引起发病,取决于病毒的毒力和宿主的抵抗力(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因素),而且二者相互作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③病毒感染:

指病毒侵入体内并在靶器官细胞中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④病毒性疾病:

指感染后常因病毒种类、宿主状态不同而发生轻重不一的具有临床表现的疾病。

⑤有时虽发生病毒感染,但并不形成损伤或疾病。

免疫抑制、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器官病理损伤

调控基因与调控蛋白的区别:基因不一定都表达成蛋白,有外显子内含子之分。

补:细菌感染往往造成机体损伤,病毒感染不一定造成损伤,如“寄生”,与机体生存和谐。

一、病毒侵入、扩散与排放

1.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

消化道

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交配)

眼球结膜

节肢动物的叮咬

皮肤

注射

(以上为水平传播:在不同动物个体间的传播)

胎盘或产道内感染(产道→老师认为偏向水平传播)

猪很多都是垂直传播,与胎盘结构有关

垂直传播:

存在母体的病毒、经胎盘或产道进入子代形成感染,常导致先天性病毒感染综合征、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或早产。

2.病毒的扩散和感染靶器官

①在上皮细胞表面局部扩散,如:乳头瘤病毒和某些痘病毒。

②侵入皮下并扩散入淋巴组织,

如:HIV、犬瘟热病毒、动脉炎病毒(PRRSV)。

③通过血流扩散,如:细小病毒、肠病毒、披膜病毒、黄病毒。

④通过神经扩散,如狂犬病病毒、一些甲型疱疹病毒。

补:当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随后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亦可由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3.病毒的排放

包括:呼吸道(主要排放)、口腔、消化道(主要排放)、泌尿生殖道、乳腺(有时乳液中也含病毒)、溃破的体表水疱、人为因素(屠宰、随意剖检)....

(大的猪场都有专门解剖室,实在没有,在下风口剖检,剖检产所要及时消毒处理,杜绝原地剖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