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感染牛后的临床症状亦相似,但可用交叉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抗体吸收试验等予以鉴别。
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均可感染多种动物,但常见于乳牛,小鼠、豚鼠、家兔和猴等也易感染。
牛痘病传染源是病牛,一般通过挤奶工人或挤奶机传播。
人受感染多因接触病牛乳房或乳头,人与人间的传播非常罕见。
牛痘病的存在可增加人患痘病的概率,常见于挤奶工人,多表现为手、臂,甚至脸部发生痘疹,通常可自愈。
牛痘病潜伏期4~8d,病牛体温轻度升高,食欲减退,反刍停止,挤奶时乳头和乳房敏感,不久在乳房和乳头(公牛在睾丸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1~2d后形成豌豆大小圆形或卵圆形水疱,疱上有一凹窝,内含透明液体,逐渐形成脓疱后结痂,10~15d痊愈。若病毒侵入乳房,可引起乳房炎。
根据临床特征和流行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可采取病变部位组织做包涵体检查,或采取水疱液做电镜检查。
也可将水疱液接种鸡胚、单层细胞或做实验动物感染试验。
为区分牛痘病毒和痘苗病毒,可进行鸡的皮肤试验,痘苗病毒可在接种处发生典型的原发性痘疹,而牛痘病毒则无接种反应。
在诊断时应注意与伪牛痘相区别,其临床症状与牛痘病极为相似,只是在水疱或脓疱上少见凹陷。
另外,还应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牛溃疡乳头炎、牛结节性皮炎等相区别。
预防该病应注意挤奶卫生,发现病牛及时隔离。
在牛痘发生流行时,可用痘苗接种于易感动物(在会阴部划痕或皮内接种)。
治疗可用各种软膏(如氧化锌、磺胺类、硼酸或抗生素软膏)涂抹患部,促使愈合并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