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传染病学绪论(1)

吴庭训等1958年研制成牛肺疫兔化弱毒疫苗,1959年又研制成牛肺疫兔化绵羊适应疫苗。

经广泛应用并结合封锁、消毒等措施,使我国于1996年宣告彻底消灭牛肺疫,这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早在20世纪30年代,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传入我国,在广大农村引起暴发流行,造成大批马匹死亡,对我国马属动物危害极其严重。

我国于1974年将临床综合诊断、补体结合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3种方法列入诊断该病的规程,80年代以后,相继研究建立了更加敏感、检出率更高的荧光抗体技术、ELISA和单克隆抗体技术。

沈荣显等人于1967年开始将马传染性贫血强毒用驴白细胞连续培养,经过长期继代,最后培育成一株毒力弱、免疫原性良好的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

用弱毒株制成的马传贫弱毒疫苗,对马、驴接种后免疫力的产生虽较缓慢,但免疫持续期较长,免疫保护率较高。

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马传贫弱毒疫苗,也是人类首个成功预防慢病毒的弱毒活疫苗,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我国在布鲁菌病、牛流行热、羊痘、牛黏膜病、蓝舌病等疫病的免疫预防和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羊布鲁菌5号疫苗和猪布鲁菌2号疫苗、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牛流行热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以及蓝舌病鸡胚化弱毒疫苗和经胺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其推广应用,为控制这些传染病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近年来在兽医生物技术领域开展以单克隆抗体和PCR技术为基础的广泛研究,建立了口蹄疫、马传染性贫血、布鲁菌病、牛白血病、牛黏膜病和牛鼻气管炎等传染病的分子诊断技术,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我国的马属动物渐趋减少,而且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特别是随着大力提倡发展草食动物政策的实施,牛、羊尤其是奶牛和肉牛养殖业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因此牛、羊传染病的研究将是未来我国动物传染病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和重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