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曲率航行,就是通过力场发生仪,不断地将飞船前方空间弯曲,让飞船不断加速,这种加速是相对于气泡之内的。
这样一来,在日常空间中,会看到一种现象,就是飞船突然消失了一段距离,直到力场发生仪不再弯曲空间时,就会再次出现。
当李淳风在试验中发现自己布置的一个小飞船模型,瞬间移动了十公分距离,然后因为力场发生仪停止引力增加,不再弯曲空间时再次出现。
这个现象让李淳风心情激动了起来,这就是超光速飞行啊!
刚才那个十公分距离,在常规计算下,消失速度已经超过光速1.5倍,这是多么惊人的一幕。
李淳风兴奋地再次进行试验,给力场发生仪以更大的能量,这一次小飞船模型飞出了十米距离,并且将不远处的一面屏风击穿了。
随即李淳风就发现屏风上面,这个洞的形状并不是小飞船的截面形状,李淳风反而因此激动起来,因为这正体现力场发生仪将这处空间弯曲了。
所以当小飞船洞穿过去后,由于弯曲空间恢复正常,这个洞也就呈现的和截面形状不同了。
至此,李淳风已经基本确定了曲率飞行的原理和实现方式,看来要为现有的飞船进行一些改装设计,增加新的装置。
比如弯曲空间的力场发生仪,这将需要在战舰的外围设计一种环状装置,用于引导力场发生仪产生的引力,让战舰前方的空间实现某种曲率的弯曲。
随后战舰以某种速度飞行,从而达到曲率飞行的方式。
当然,由于弯曲空间所需能量的巨大,就需要对战舰的能源和引擎进行改造,让这种能量的输出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
否则的话,能量忽高忽低,引力忽大忽小,飞船岂不是一会曲率飞行,一会又脱离曲率飞行了?
况且,以核聚变为燃料的话,能源的持续性也会是个问题,以目前最大的神风级战舰,装载的金属氢燃料也只够进行50光年的超光速飞行。
这就是此前李淳风设计的复合能源反应炉,其中的元素衰变部分的细化控制,交给钟寒研究。
原本这项研究是需要在环南河三的大型粒子对撞机中实验的,可是这个设备近期已经完成拆除,并装运到专用运输舰中。
幸好,钟寒在此前的研究中已经进行过多达3248次对撞实验,每次实验的数据都通过智脑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钟寒的物质崩解射线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出来的,如今虽然不能继续这项实验,但是此前3248次实验数据已经足够钟寒研究出控制方法。
何况,有了这些实验数据,完全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模拟重复,并据此建立模型,进行参数化演算推导。
这件事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由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存在时间差,为钟寒节省了大量时间,从而在较短时间中圆满完成了李淳风交代的任务。
鉴于钟寒等人的卓越表现,李淳风专门举行了一次授勋仪式,授予钟寒、贾斯汀、沃森三人“帝国大科学家”称号。
这几项实用科技的研发,终于在这段危机临近的时间中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