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7章 骑虎难下(求月票!)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133 字 2个月前

就他所知道的历史,对蜀作战向来都是在中原安定的情况下,积蓄多年力量,然后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一旦陷入僵持,就意味着战略上陷入被动,只能主动撤军,除非出现意外战机。比如曹操攻汉中时,张鲁军自溃。比如钟会攻蜀受阻剑阁时,邓艾由阴平道进军,奇袭成都,抄了姜维后路。

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意外,只能作为战术范畴的考虑,不能作为战略的有机组成。如果庙算的时候就寄希望于偶然因素,那就太荒唐了。

反复商量后,沮授、郭嘉的意见和孙策相近,目前不具备大举攻蜀的条件,应该维持当前的方略,以蚕食的方式围攻。考虑到黄忠等人的心态,孙策命沮授、郭嘉分别以官私的身份与黄忠、徐庶联络,提醒他们当前的态势,不可贪功冒进。当稳扎稳定,步步为营,不给曹昂、陈宫任何可趁之机。

快商量完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刘晔忽然说道:“陛下,臣以为陈宫虽有诱敌深入之意,却还可能有另一层意思。”

孙策倒是有些意外。刘晔难得主动当众发言,今天这是怎么了?

“说来听听。”

“曹操身边谋臣虽多,最得力的不过陈宫、法正。陈宫善大计,用阳谋。法正有急智,好冒险。汉中纵使失守,尚有巴山、剑阁,蜀中暂时无忧。是以陈宫可以以退为进,有恃无恐。若我为其所诱,人力、物力尽集于汉中,疏忽了荆楚,则难保法正出奇,荆楚溃败。”

郭嘉赞道:“用兵重虚实,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变化莫测谓之神。子扬此言深得兵法奥义。”

孙策同意刘晔的观点,只是更加头疼。两路都不能放松,六七万大军枕戈待旦,这消耗可不是一般的小啊。曹操这一手可真是阴险,阳谋、阴谋一起上,让人防不胜防,稍有疏忽就中了他的计。

不可小觑老阿瞒啊。虽说双方实力悬殊,形势已定,可是一时半会的,他还真拿曹操没什么办法,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吃他的亏。

然而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就连沮授、郭嘉都将注意力放在了陈宫、法正身上,没有对曹操予以重视。刘晔倒是有所警觉,但他却有所保留,不肯言无不尽。

这也难怪,曹操除了西征时剿灭宋建,还没有能让人惊艳的战绩,远远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实力。

孙策沉吟良久,命人取来了与曹操手抄的《孙子兵法》。这部《孙子兵法》是曹操留给曹昂的,曹昂曾借给他一读,他命人抄录了一份,一直保留在身边。前世他就读过这部书,只是当时走马观花,没上心。这一世征战沙场,结合自己的用兵实践再读,感觉大有不同。

虽说这部书并不能代表曹操的全部实力,但至少能让他们清楚,曹操并非无能之辈。

沮授等人都是识货的,翻了几页,看了几条曹操的批注,神情就凝重起来。为了准备对蜀的战事,他们都将与曹操有关的战纪通读过,对曹操以往的战绩一清二楚,只是不够重视。如今读了曹操的手注兵书,他们意识到曹操比他们估计的更强,对兵法的了解远超绝大部分将领。

其实,从孙策的反应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能让孙策如此郑重对待的敌人,又怎么可能是等闲之辈。

沮授说道:“陛下,能否将此书抄录几份,急传诸将?”

郭嘉说道:“别抄了,安排书坊刻印吧,都尉以上将领人手一册。”他曲指一弹。“陛下帮他抚养妻儿,也花了不少钱,这稿费就不用给了。”

孙策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

孙策将印行兵法的任务交给了汝南最大的印书坊——许氏印书坊。

许靖很高兴,将所有的业务暂停,抽调最精干的刻版工匠,又从其他印坊高薪借调了一些工匠,以最快的速度刻版。三天之后,第一批书就送到了孙策手中。

书印得很好,不仅刻工好、纸好、墨好,考虑到军中将士大多不是什么文化人,性子粗野,力气又大,许靖特地用厚实的皮纸做封面,又配了一个皮书套,方便携带,摔也摔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