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3章 将计就计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1631 字 2个月前

在要不要围攻易县的问题上,刘备非常犹豫。过了巨马水,就算进入冀州境,易县是幽冀交界的要塞。如果能攻占易县,就等于在冀州踏了一只脚,将来进攻冀州就方便了,但易县易守难攻,他的兵力不足,得手的可能性非常小。弄不好,骨头啃不下来,反倒崩了牙。

关靖极力反对。刘备的目的是夺取涿郡,重点是攻取涿县,如今涿县未下,又贪图易县,绝非明智之举。不仅关靖反对,赵云也反对,关羽也不赞同,太史慈也委婉的表达了反对意见。

刘备也知道这么做不妥,但他就是舍不得放弃这个机会。他的理由也很简单:袁谭是冀州之主,沮授是袁谭智囊,荀衍、高览等人都是袁谭最后的精锐,如果能击败他们,将来进攻冀州就易如反掌。至于涿县,张郃重伤未复,又有张飞监视着,能出什么事?现在回去也无法攻克涿县,最多只能围城,还要担心袁谭随时来援。张郃和袁谭哪个重要?不如狠下心,重创袁谭,涿县自然得手。

双方僵持不下,一晃又是数日。

就在这时,袁谭接到了袁熙的消息:孙策撤走了。他烧掉了准备好的攻城器械,撤离了平原。

袁谭大喜过望,心中大定,耐心地和刘备纠缠。

——

孙策的平原攻势从一开始就不顺利。

平原是平原国都,位于黄河北岸。夏秋之际,这里就是由青州进入冀州的必经之路。袁熙被沈友、太史慈击败,退守黄河北岸后,一直驻扎在这里,在逢纪的辅佐下苦心经营,将平原城变成了一座真正的要塞。

孙策的楼船出现在渤海口,袁熙就进入战备状态,全境戒严,地里还没完全成熟的庄稼都收割一空,连点秸杆都不给孙策留。其他诸县倒是相对容易攻取一点,但大多离河岸较远,孙策如此派步卒上岸,难免会遭到冀州骑兵的突袭,风险系数太高。

所以军谋处从一开始就否决了攻取诸县的建议,专注于平原。

袁熙闭门不战,剩下的办法就只有一个:强攻。

孙策身边除了甘宁的水师,就是亲卫营步骑,因为楼船容量有限,总共不到万人,想强攻龟壳一般的平原城无异于痴人说梦,尤其是得知臧洪和牵招正率步卒两万人,骑兵两千赶来增援的时候。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孙策明知机会不大,也只好硬着头皮实施作战方案。他一面派人伐木,准备打造攻城器械,一面派人召济南太守徐琨,准备和徐琨演练一下水陆配合的战术,聊以**。

准备了十来天,攻城器械准备了一半,徐琨也赶到了,战斗却没能如期开始,他收到消息,公孙度尽起大军,号称十万,正在猛攻沓氏,为他出谋划策的不是别人,正是南阳名士许攸。

听说许攸在辽东,孙策不敢大意。许攸虽然贪财,人品也不怎么样,能力还是有的,有他为公孙度出谋划策,凌操、麋芳未必顶得住,沈友跨海增援的兵力也有限,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孙策与郭嘉等人反复讨论后,决定放弃平原,以辽东为重。平原的得失于他而言无关大局,只是为了策应刘备取涿郡而已。沓氏却是他攻取辽东的第一步,关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