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英帝问顺天府尹:“这件事查的怎么样了?”
顺天府尹出班奏道:“确实如沐姑娘所言。吴恰卿自幼爱看杂书,听了一肚子稀奇古怪的故事,来到宁京后,听说写话本可以赚些银子,便编起了话本。他所写之事全是杜撰,万没想到话本中一个人物的经历,竟然与老皇爷相似。他一再解释,如此构思,完全是无意之举。令下官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有数百名读者联名向顺天府上书,为吴恰卿求情,恳请官府从轻发落。”
宁英帝道:“营县县令在奏疏中说,吴恰卿上了城楼,参与了营县抗敌,腿上还中了一箭。如此看来,还算是个有功于社稷的人。这样吧,功过相抵,就不再追究了。至于话本么,既然大家都说他写的好,那就还继续写吧。”
听到宁英帝这话,众臣工都笑了。
宁英帝接着说道:“告诉吴恰卿,话本中那些容易让人误解的内容,要尽快做些修改。”
听到宁英帝说吴恰卿没事了,沐芸上前再次福礼:“沐芸替吴恰卿谢过皇上。”
尽管沐芸和姜珣明确表态拒绝嘉赏,宁英帝还是赏赐了绸缎和金银,还特别言明,从今以后,姜珣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宁京,宁国境内的任何一处地方,都可以前往。
宁国境内可以自由通行,这可是比任何绸缎金银都更有意义的嘉赏,这意味着宁英帝已经充分信任了姜珣。姜珣向宁英帝深深一躬,表示感谢。
目送沐芸和姜珣下殿之后,宁英帝道:“这个沐芸姑娘,虽然身为婢女,格局却很大。营县有难,作为梁国人,她并没有做壁上观,而是一心为了百姓着想,全身心投入到抗敌之中。不仅动员民众,还亲上城楼助战。营县县令在奏疏中说,沐芸还亲手刺死了一名攻城的匪寇。但沐芸姑娘在刚才的述说中,对自己的这一功劳,却只字未提。高义,智慧,谦逊,纵观我大宁历史,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女子。”
听到宁英帝介绍说,沐芸还亲手刺死了一名匪寇,臣工们不由得再次发出赞叹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