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辈猛士,何惧一战?

蜀汉 雨落未敢愁 2404 字 2个月前

汉国使者霍弋离去,孙权眉头紧皱,但似乎是昨日已经是将气给生完了,此刻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正处于暴怒之中,但偏他的表情,还算得上是镇定。

“汉国如此欺我吴国,看来,吴汉之间,必是要有一战了!”

让王后步练师与孙霸入成都为质,已经是他孙权的最大让步了,结果面对着这样的让步,你汉国尤不满足?

那真当我吴国是易欺的。

真当我孙权是好拿捏的?

“整军备战,莫说是汉国派十万大军过来,便可能是百万大军,孤也能如赤壁故事一般,让他有去不回!”

孙登张了张嘴,却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他想要休养生息的国策战略,对于吴国当然是好的。

但是

这休养生息,不是你想休养就休养的。

你能休养生息的前提,有两种。

一种,敌人觉得伱已经是没有威胁了,是故你可以迎来珍贵的喘息之机,真正的做到休养生息。

另一种,敌人觉得你不好对付,或者说,要对付你,他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不划算。

如此,你也能做到休养生息。

然而现在的吴国,刚好处在这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上。

强?

根本没有多强。

汉国与魏国都觉得他吴国是小卡拉米。

但弱?

又有一战之力。

现在他吴国是想硬硬不起来,想软又不能软。

整一个尬住了。

但是战.

能战否?

孙登一时之间,都有些沉默下去了。

“大王,汉国的要求,并非是不能答应,太子以大局为重,入成都为质,也算是为我大吴做贡献了。”

一听孙权欲战,殿中下首,当即走出一个须发微白老者,此人正是出身会稽的魏腾。

“如今我大吴暗弱,不是汉国的对手,若是战败,国将不保,即便是战胜了,那也只能是惨胜,国力靡耗,怎样都是于我吴国不利,太子虽为国储,但听闻身体败坏,春秋不在,若是能以太子的牺牲,换得我大吴的和平,何乐而不为呢?”

好家伙!

这朝堂争斗,开始趋于明面,变得赤裸裸起来了。

孙登当即冷笑一声,说道:“我的身体,我自然清楚,不知道魏公从何处听来的谬言,实在是可笑至极!况且,汉国狼子野心,便是我入成都为质,难道他们就会放弃对付我吴国了吗?”

说完,孙登冷冽的目光,先是扫过魏腾,之后环视殿中群臣,说道:“局势如此,我等应该放弃幻想,准备战斗,我吴国若想屹立于九州之上,非有一战而不可得!”

不打上一战,不给吴国的国运打出来,那现在吴国便是占据扬州之地,焉有尊严可谈?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便是吴国的现状。

魏腾见孙登否认,当即说道:“汉国嚣张,那是因为其有嚣张的实力,现在我吴国未有实力,自然要如勾践一般,卧薪尝胆了,太子之体魄如何,只需要让医者诊断,不就清楚了?”

看到孙登表情变换,魏腾在一边冷嘲热讽的说道:“还是说殿下不敢?心虚了?”

这是魏腾的激将法。

吴国太子孙登脑子一热,便要上前说什么,但他的话还没有开口,坐在主位上的孙权冷厉的声音便已经传来了。

“方才汉国使者在殿中咆哮的时候,未见你的声音,现在他走了,倒是开始对自己人逼迫起来了,这种咄咄逼人的架势,难道我吴国的太子,犯了什么罪过一般,要来惩戒?若因一个谣言,便需要自证,那我吴国太子岂非永无宁日?”

孙权的一番话,让孙登脱困了。

后者也方才惊醒,若是自己一气之下想要自证清白,岂不是入了魏腾的圈套了?

况且

他本就心虚,传闻不是假的,而是真的。

若是给太医诊断出命不久矣的结果,那他不仅是权势没有了,被孙权放弃,怕是真要要成为一颗棋子,被送到成都那边去了。

“臣下只是要太子自证而已,若真是谬言,臣下愿负荆请罪。”魏腾在一边还在坚持。

孙权冷哼一声,说道:“与其纠结太子的事情,不如说一说若是汉国来攻,我等该如何应对罢!”

见孙权一心维护孙登,魏腾也知晓,今日他的目的是不能达到了,只得是后退一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汉军若来攻,必是要将其截断在江夏一线,水师封锁大江,以舟船投运步卒,以起到速战的目的。

否则等汉军进入扬州,必定是生灵涂炭,国力衰败。

另外,还需沿江修建堡垒,若是速战不成,那便要将汉军拖着,为我吴国争取时间。”

如今已经是军方实权人物,替代吕蒙作为吴国大都督的陆逊,继续说道:“汉国来攻,势必要联合魏国,若是魏国能够援手,便是答应其要求,帮他夹击臧霸,又如何呢?”

三国之中,一旦有战事,自然是哪一国都无法独善其身的。

作为弱势方的吴国,当然是要选择借力打力了。

魏国的力,必须要借到。

“魏国使者司马懿现如今还在建业,便可与之商讨。”

总算是来了一个解决办法的人了。

孙权都快要哭了。

这一群虫豸中,终于是有一个有用的了。

“吴国之中,间军司细作无数,这些间军司无孔不入,若是要抵御住汉国进攻,首要的便是要将吴国内的间军司细作铲除干净。另外,我吴国的粮草钱帛不足,若是要支撑起数万战兵,数万辅兵以及更多的民夫作战,必须要筹集钱帛粮草.”

打仗就是烧钱。

即便是在吴国境内防守,亦是如此。

这战事若起,来年开春,许多地方无法耕种,对于吴国的经济来说,那又是一记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