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节 天地会的客户们

临高启明 吹牛者 2658 字 2个月前

其次是红薯。他准备在所有的客户旱田里都种植这种高产作物。以尽快起到示范推广作用,让更多的农户接受这种作物。能够大量的生产红薯,有了红薯就有了淀粉工业,有了淀粉工业就有现代食品工业。不管是淀粉工业还是食品工业,产生的下脚料都可以作为饲料。

有了饲料,养殖业的规模可以进一步的扩大。养殖业中产生的牲畜粪便、厩肥还田为土壤提供充足的养分。

与此同时订单养殖的推广也在进行中。按照自愿申请的原则,叶雨茗与百仞城附近的若干农户签订了养殖协议,将雏鸡贷款给他们。

申请养鸡的人比预计中要踊跃。只需要20个鸡蛋就能换回一只鸡,而且以后的鸡蛋澳洲人还全包销,这其中的利益是颇具吸引力的。因为价值不大,对小农户来说即使是投机也冒得起这个风险。

雏鸡数量有限,第一批能领到鸡雏的只有二十户而已。其他的农户就只能先挂号排队等待了。叶雨茗认为这样也好:承诺的提供配方饲料的事情,因为蚯蚓养殖还没上规模,还不能完全落实,贸然的把规模扩大了,承诺的东西却供应不上会严重影响声誉。

叶雨茗将养殖户完全分开,基本上是采用每村一户的模式沿着文澜河两岸的主要农业区的村落铺开。以期达到较好的示范效应,同时,他还准备未来以这些养殖户作为各村的农业科技传授点。

紧锣密鼓的推广工程之外,农业部还在这边搞高产田。吴南海一人难分两身。干脆把高产田的事情完全交托给了法石禄。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不过这样一来,计划中农药厂就变得无人问津了。吴南海考虑再三,决定还是把土农药厂和卫生部门合办,联合成立了农业药剂厂,除了制造土农药之外,还负责制造兽用药品。

十五天的培训结束之后,吴南海宣布大家可以各自回村准备农具田地了。对口下乡的“农技员”会很快就下乡来做具体指导。

众人原本就被上课的内容搞得稀里糊涂,因为多半都不识字,记不了笔记,正愁记不全,听说有人来上门指导,不禁发出一阵赞叹。

“上门的技术员不用支付报酬,这些都包含在你们的服务费里了。食宿由你们各家预备,伙食费由他们自理。”

听说这上门的技术员吃饭还自己付钱,众人都觉得过意不去。有人道:

“这可使不得,请个长工东家都得供饭,这饭钱就不用出了。”

“技术员一天吃三顿,每顿半斤米……”

“就是吃一斤我们也供得起啊。”

“每天有一只鸡,没有鸡有一条鱼也行了,一斤一条的那种,每天还得有一只鸡蛋……”

原本热烈的表示愿意免费提供伙食的人都不吱声了,只有加来那边的刘友仁说:

“没事,这点我家也供应得起。”

“刘财主你家当然供得起了。”有人在酸溜溜的说话。”

吴南海现在多少能听得懂一点临高话了,便对这表态“供得起”的人多看了几眼。只见此人不过三十年纪,生得膀大腰圆,穿着和当地的一般农民无二,只是衣服不破不缀,整齐干净,脚上是一双青布鞋,沾满了泥水。吴南海知道旧时的农民极少穿布鞋――在田间劳动极易磨损,平时多半是光脚或者穿草鞋。到城里办事会带双鞋子,进城的时候才穿上,出城再拖下。这样完全不爱惜鞋子的人必然是个有钱而且满不在乎的主。再看他腰里还cha着一支湘妃竹的烟杆,坠着个白玉的坠子。

他随手翻看了下个人资料。刘友仁是加来村来得,自报有三百多亩土地。不过情报委员会的人告诉他,刘友仁其实不住在加来村,而是村外数里地的一个寨子。是典型的在乡间结寨自保的土豪。整个刘家寨的土地起码也有五六千亩。刘友仁参加天地会这一手大约算是投石问路。

以下为5000字之外,不计费

注:茉莉轩是临高最著名的古迹,创建于南宋绍兴二年。绍兴十八年,当时的翰林院变修胡诠被贬官至吉阳军,即现在的三亚的时候,路过临高,在县令谢渥曾聘请其在书院内讲学一年多。几年后当地的生员戴定实考取举人。这是临高历史上的第一个举人。茉莉轩在当地读书人当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