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节 佛山之行(十七)

临高启明 吹牛者 1589 字 2个月前

“贤弟不觉得这几年大明的天下有了'乱'象……”他的声音很低,低到和蚊子叫差不多,“补'药'这东西,可是太平盛世吃得……”

刘三心想我早知道:就是从今年起,明廷陷入了农民军和后金的交替作'乱'循环之中,国事一天比一天糜烂。就此走上了覆灭的道路。但是这杨世祥不是穿越者,他在临高这个小小的地方不可能掌握得到全局。

“何以见得。”

杨世祥叹道:“这几天我四处拜客,见了不少亲戚、同业和父执辈,说起各地的状况,大家都是摇头:水旱灾荒不断,听闻陕西一带今春大饥荒,都在吃人了!饥民们闹得极凶,到处围州攻县,官军吃了大败仗,还死了个姓高的武将……有人已经自称伪王了……”

“陕西离这里远着呢——”

“话是这么说,可是其他地方也不太平。”杨世祥道,“还听说京师有兵闹饷,居然在京师城门口伐木立寨,要索全饷——这还了得?我等一直在临高,还有些浑然不觉。这一路走来,虽然广东还是太平景象,可是这满地的流民,实在是前所未见……”

刘三心中暗笑,杨世祥说得其实不错。但是仔细想来。他们这群海上而来的“髡贼”大模大样的在临高筑城修寨,征粮征丁,地方官府奈何不得,岂非也是大大的“'乱'象”?只是杨世祥身处其中,甚至还觉得临高有些太平景象的模样,才没有意识到。可见穿越集团在临高的统治已经初步被人认可了。

“不要紧,”刘三安慰道,“起码看广东的局面,还不至于糜烂到如此。再者,就算'乱'世,也有'乱'世的买卖可做。”

“如何做得?”杨世祥说。

刘三说:“生意你不要担心,凡是地方的'骚'动,只要官府还在,局势就能安定下来。局势一安定,便有善后的事情要办。所谓兵'乱'之后必有大疫,逃难的人,早饥夜寒,水土不服,生了病一定要买'药'。真要闹得不可收拾,我们就撤回临高去。”

“是,是,临高总能保一方平安的。”杨世祥貌似已经把穿越集团统治下的临高县当作一方乐土了。

当下计较已定,杨世祥自去拜访他的堂兄,商量具体的代销事宜。杨世意自从林铭宴请之后,对这堂弟态度大变。见他到来,嘘寒问暖,备极殷勤。代销的事情很快就敲定了:批、零价格由润世堂指定,杨润开堂负责批零销售,实行“言不二价”制度,即不计价,不打折,不涨价。杨润开堂从每剂销售中提取固定提成作为代销的“经手钱”,润世堂另外支付给销售的伙计提成,以鼓励其多销售。销售收入三节结账,不得宕账宕款。润世堂在佛山设办事处,派人专门负责此项销售、进货事宜。开支由润世堂自行开销。双方还另外约法三章,双方人员不得私下见面、不得互相请吃应酬、不得互相借支。传统商业企业对店伙被人腐蚀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

因为林铭的面子,杨世意索要的销售提成极为克己,没有象杨世祥预计的狮子大开口。杨世意虽然觉得有些不甘,但是看到五弟又向他用现金订购了一大批的'药'材,觉得多少也找补回来了,双方相谈甚欢。包括日后润世堂委托他们销售益智子的事情,也一并谈了下来。杨世意暗暗纳罕——想不到这一直碌碌无为的五弟居然变得如此能干!看来这临高的名医“刘三”不是常人。

刘三叫人引路,在佛山各处'药'店走马观花了一番,每到一处,但凡有膏散丸丹销售的,不管听说过没有,都买个几剂下来。预备着拿回去做人体试验用。他还以扩大生产为名,通过杨世意的介绍,招募了好些愿意去临高的失业的'药'店伙计,又采购了许多中'药'器材:切片刀、各种炮制'药'物的锅釜之类。

黄天宇的招募工人的行动也去得了进展。他带着高弟和陈同两个,去了窑工侯活的几处茶馆招了几个人,接着又通过这几个人四处去找失业窑工。因为最近窑口上失业人员很多,招募工作很顺利,很快就招到了愿意去临高干活的各个工种的窑工五六十人之多。黄天宇来者不拒,连一些窑口不要的年老窑工都要——这些人经验丰富,年龄其实也不过五十开外。只不过长期营养不良,超负荷工作损害了健康,到临高稍微给他们增加些营养就是顶用的技术工人。

铸造工人就不那么好招募了。现在这里活计多,有技术的工人不愿意去听上去很陌生的临高。黄安虽然很是卖力,但是他招来的,多半是一般工匠。就是这样的,也不大愿意去。奔波了几日,只招到了十来个人。黄天宇有些失望,这天下雨,便干脆在茶馆里喝茶,黄安不顾下雨,又出去寻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