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水与电(二)

临高启明 吹牛者 1620 字 2个月前

风很大,枝条柔软的树木起劲的摇晃着,百仞滩这里的植被保持的比其他地方要好,附近连绵的矮丘陵上的树林茂密,随着风传来一阵阵的树涛。风忽然变大,天气也阴沉下来,有点要下雨的样子。返工的部分砸掉之后,梅晚立刻重新组织了力量,亲自带领工程队抢修,浇注的混凝土的工作要抢在降雨以前完成。王洛宾也在工地协助清理残渣,他边干边思索,正如文总在私下里和他谈得一样,团体里的事情并不象想像的那么简单,从这些天他组织安排施工的前后来看,建筑组内部显然已经有了裂痕。

重新浇注完混凝土之后,马上开始安装水轮机。水轮机安装要求比较高,要测水平,最好是一次性吊装到位,梅晚调来了那台汽吊,经过一下午的折腾,终于把水轮机吊装到位。发电机房因为没有砖瓦可用,暂时就先搭建了一个棚子作为遮盖。

工程队冒着细雨清理干净工地上碎石和垃圾,安装好引水渠闸门,最后将取水口的土石完全挖开。弧形木闸门发挥了它的作用,水没有涌入,现在就等混凝土完全干透即可发电。

这座水头20米,水流量每秒两立方米的小水电站,可以为基地提供200kw的电力。未来的远景规划是达到5台机组1000kw的发电功率。

因为即将有二台发电机同时发电,原先简单的拉电线供电的模式就要有所改变。常凯恩计划建立起新的电网系统。系统是成套采购的,这个电力网将采用110千伏电压高压送电,用电则采用工业380伏和民用220伏,这都是本时空现成的电压标准,也符合他们带来的各种机械设备的用电需求。

电网的输电线路梅晚为了安全起见原打算都安装在地下,但是没有合适的耐腐蚀的电缆套管,所以继续采用电线杆架空输电,好在从水电区到主城区的线路全长才100米,完全在视线范围之内。如果有必要,可以用城墙把两个区域之间连接起来,不过暂时还没这个必要。

有了电,接下来的项目是供水系统。文澜河的水质主要是受到上游县城居民区和农田的废水废物的污染,故而有机质含量比较高,水藻较多,泥沙含量反而很小。对于这样的水质,仅仅依靠传统的泥沙沉淀、消毒的方法是不够的,水藻会带来难闻的臭味,连氯气的味道都掩盖不了,太湖无锡段的蓝藻大爆发的时候,当时自来水厂出厂的水质在理化标准上完全合格,但是臭味却始终不能消除。

田九九作为给排水的专业人士,在查堪过水文地形后,决定采取渗滤式取水口――河水通过河边土壤的渗滤再进入到蓄水池,这种形式取到的水通常不受污染,不需要太多的处理。

最简单的模式是挖掘渗滤井。不过田九九考虑到要供应的人口数量多,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用水量也较大。所以采用的是比较复杂一些的渗滤廊道给水系统。

首先在沿河15米的地方,平行着河岸开挖一条集水管沟,集水沟的的开挖深度要低于最低水位线1米,管沟内是由多层不同规格的砂、砾石和小碎石组成的滤床,滤床中间埋设集水管道,这种管道在现代一般是用50~100mm直径的打孔pvc塑料管,田九九没这种pvc塑料管,所以采用了混凝土管,用200mm圆径的圆木作为内模,用砾石、细纱和水泥混合后现场浇注成型。这种管道不需要太密实,而是要求疏松多孔,管道接口的地方也不用密封――以便到进入集水沟里的地下水能渗透进管道里去。整个管沟用不少于30mm厚度的泥土进行覆盖。

最后,在管沟的北面尽头,地势最低处,用混凝土砂浆砌石修筑清水井,渗入集水管的清水最终被流淌到这里沉淀。建筑工程组为这个水井做了一个钢筋混凝土盖子。沉淀后的清水用泵泵入高架水塔。水塔的基座是用石块和水泥砂浆砌起来的,上面安装了一个从船上拆下来的十吨水箱,水箱外面涂上了一层用作防水防锈的水泥砂浆。水塔外安装有一个臭氧发生器。这个装置用高频电子装置产生臭氧用于杀菌。臭氧杀菌效果并不比氯气差,而且不需要复杂的电解装置和管道,对人体也没有很大危害。在电解食盐装置没有上马前,这个东西能顶很长时间。

为了防备台风,整个高塔水箱用粗大的船用缆绳牢牢斜拉在地面上。通往主城区的主输水管道是pvc材质的,因为建筑组规模宏大的地下市政暗沟工程还没开工,这条输水管道暂时埋设在浅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