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彻底放飞

小主,

为了吸引人才,拉贝研究所决定用优渥的待遇来吸引德国相关技术的人才,不过如此,苏联本国人才也积极参与其中。当时苏联的火箭技术复原队伍中,德国人共有5870人,苏联人则有733人,其中不乏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也是托尼-冯-科万特底气所在,毕竟苏联研究火箭技术,德国工程师是苏联的8倍。

资料方面就显得比较困难,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研究小组在布拉格意外发现了部分德军档案。其中就存有一些V-2火箭的重要资料,苏德专家就这些已留资料展开了复原工作;最终成功复原出了V-2的技术文件。

至于设备则要比资料容易很多,苏联当时直接利用了德国原有的火箭工厂。在德国专家帮助下直接修复了这些工厂中的大多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以工厂中残存的火箭部件尝试着组装火箭。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V-2火箭被苏联成功的复原了出来。

成功复制出V-2火箭的苏联人当然不会满意;加上人类社会又进入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从地球上已经争夺到太空中;可以说各有千秋,随着苏联解体才戛然而止。

托尼-冯-科万特认为,苏联火箭技术;完全是在德国基础上研发成功。如果没有德国技术,他们什么都不是。当然这些都是苏联解体之后,部分资料得到解密,普通人才得以了解。

可是亚历山大-伏罗希洛夫认为,德国人只是研发出V-2导弹;或许对于苏联火箭发展有一定积极推进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的。真正让苏联火箭技术崛起的是本国工程师——科罗廖夫。

至于德国顶级火箭专家,都已经跑道美国去。严格意义上来讲,美国的火箭技术;能够有今天的成就,离不来当年德国人打下的底子,以及培养的人才。但是俄罗斯火箭技术,可都是靠着自身努力才取得的成果。

如果没有喝酒,一定不会聊这些铭感话题。不过现在来讲,倒也无所谓。毕竟都是年轻人,最多是代表个人意见而已。

此刻两个人彻底放飞自我,直接化身成为军事历史学家;列举出很多数据,目的就是为了说服对方。好在迈克-科赫没有插嘴,否则将会更热闹。不是他不想说,而是头晕的厉害;根本就组织不起来一句完整话;就是想要插话,估计也插不上。

对此其他人倒也没有说什么,阿拉伯人在科技领域;始终没有什么发言权。至于英国人二战期间是被火箭炸得最惨的国家,而且没有之一。犹太人当中虽然有很多科学家,但都是为其他国家效力,毕竟当时以色列还没有建国。

两人边喝边争辩,场面还是很热闹。好在都有分寸,倒也没有上升到政治高度;否则还真是一件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