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小小飞蛾扑火,为了不重要的结果

车琳像昨天的比赛一样,拿出一块白色手帕,歪着脑袋迎着舞台灯光,将琴键擦拭一遍。

确认无误,她收起手帕。盅

目光回到键盘,车琳最后调整琴凳高度。

并非种种目光下的猜想,此刻她自我状态下的状态并不勉强,只是觉得气力没有那么足。

与往常无差别,找到舒服的姿势,她抬起手臂。

此刻整个大厅都像是屏住了呼吸,再没有半点杂音。

只见钢琴前的小车轻呼一口。

静动之间,双手同时落下!

「当!」盅

锋利清脆的起音宛若从天而降,键盘上的小小左手一瞬呈鹰爪状勾出向左一刮,一组极富颗粒感的三音琶音腾的升起!

双手合璧,凛冽的琴声响彻在每个人的耳边。

琴声如幽静冷清的泉水,澄净透明。

再看一分钟前还蹲在地上猛咳的小人。

只见她上身半俯,神情凝重,两条脆生生的手臂悬空摇摆却不失重心,像是长在键盘上,十指灵活穿梭在黑白键之间,每过一处必留下一声坚实的音响。

一连串的音响组合在一起,便是再次将现场的画风一变。

谁能想得到,这瘦弱的身躯里原来藏着一头猛兽,现在正用更猛烈的攻势向着传奇主题发起冲击。盅

传奇主题,帕格尼尼第二十四号。

算不上科普,简单来说,帕格尼尼,一个大作曲家,为小提琴写了一套包含各种小提琴演奏技巧的随想曲集,其中二十四首a小调的主题最为著名,自问世便火到今天。

曾被数不清的音乐家作曲家追捧,如今带有帕格尼尼主题字样的曲目更是各种音乐会曲目单上的常客。

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主题,经过别尔科维奇的改编,今天在车琳的指导与以往相比来得更加猛烈热情。

李安有些不确定是不是因为生病导致车琳状态不稳,但他要说车琳的这个开头起得实在太猛了。

猛地让他有些兴奋,又让他有些不安。

孩子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盅

另外这样弹下去,一会到了后面需要更大气力的变奏,该这么办。

不过好在至少目前为止车琳的速度和节奏还在他所熟悉的范围之内。

他目光紧锁,死死盯着舞台,扎起耳朵生怕

错过舞台上的一帧一画一声。

只见车琳双手一收,空气中的主题尾音消失不见,一顿,再次落下左手,接着一组又一组均匀的快速十六跑动拉开变奏一的大幕。

OK的。

霍晓东客观评价,这个孩子的主题尾音A收得很到位,听得出是在控制,控制得也没有问题,但是主题到变奏一的间隙过大,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孩子身体问题或是李安就是如此处理的。

它更偏向于后者,因为孩子演奏中的连贯气感给他的感觉很流畅,所以中间的那一下停顿也应该是在下面练习时就养成的习惯。盅

如此处理多少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感,他不知道李安是不是明白这一点,总之他个人不太赞同。

而与他持相反观点的这次不是林幽幽,林幽幽也认为这个间隙会影响车琳从主题开始建立的双手音量平衡。

这次持相反想法的是老汤。

老汤弹过的大大小小的主题变奏没有五十部也有三十部,最后他发现在变奏曲的处理上,还是要遵循作品时期。

帕格尼尼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作品,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提倡表达本我,只用看看前几位改变者的作品。

勃拉姆斯,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三位乐史巨人关于这段主题的改编各自呈现的都是自由浪漫炫技。

所以这一顿,老汤不带任何滤镜,是有性格的。盅

正好给前面过于猛烈的主题来了一个缓冲。

事实上一二两个变奏完整听完,首先他要给孩子的右手跑动一个明确地肯定,非常灵活且节奏均匀,其次正如他所想,被压下的情绪回归平静继续积攒,这点能看出李安在曲目教学中是有明确设计在里面,孩子也高质量完成了。

最后就看孩子能不能坚持到结尾,在老汤眼里,这已经不是比赛现场了。

现场许多家长都与老汤持同样想法,完全像是在听一个独奏会。

音乐正式进入第三变奏之前,小车咽下去一声咳嗽。

还是因此分神,她没有处理好的尾音被放大成一个失误,让能听明白的人感到一些惋惜。

不过她并未受到影响,左手接过右手接力棒,继续用精巧的十六分跑动带着音乐持续向前,而右手大起大落跳出一个又一个和弦。盅

练习许久的手腕爆发力终于在此得到展示。

从台下看,车琳在用右手的推动这些强力和弦的过程中并未太过借用身体前倾的力量,所以每一组和弦都带有十足的弹性。

漂亮!

此处必须加分!

继了解过车琳的十指跑动之后,吴复生再次对车琳的手腕给予肯定。

大多数的人在这个段落,注意力都放在了高声部的厚重和弦,因为那足够激荡、足够引人注意。

而事实上,想演奏出这种效果,这里有一个绝对的技术细节,是哪怕金佳琪这种职业小提琴兼业余少儿钢琴十级的选手都会忽略的要点。盅

就是左手跑动中与右手正拍的对位,对位准确才能且严丝合缝才能让高声部的和弦更有表现力。

整个观众席,从纯粹钢琴演奏技术出发,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吴复、林幽幽、霍晓东、老汤四人。

吴复生不知道霍晓东的存在,但他依然敢放话,就此刻,在这个大厅的屋檐下,算上李安在内,没有人能比他更擅长钢琴演奏中的左手运用。

在专注于左手训练的那两年里,吴复生吃过太多苦头,所以他清楚左手训练需要怎样一个过程,练到某种程度才能达到某种演奏效果。

就在车琳变奏三的过程中,左手跑动音响结实,手指灵活得不像话,推

进着音乐向前同时又恰当地垫着高声部和弦。

基本上除了了附小他就再也没有见过能把左手运用的这么恰当的孩子。

这已经不太牵扯孩子的定量练习和老师的指导问题了,这就是感觉,这就是天赋。盅

李安可以一个和弦帮这个孩子扣,可以一遍又一遍强调这里没有七和弦,无需借用身体,多用手腕,但他相信李安也没有直接有效的办法引导一个孩子在小小年纪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左右手协调配合。

然而孩子就是做到了,虽然整体的力度再加强些会让音乐效果听起来更棒,但对于一个身体正在生病的孩子,或许不该再苛求那么多了。